首页 全部文章正文

袁湘琴的情书你和孩子都误会了,青春期的主题不是叛逆,而是这3件事!-轻轻家教

admin 全部文章 2016-12-08 321
你和孩子都误会了,青春期的主题不是叛逆,而是这3件事!-轻轻家教
我们都知道,12岁--18岁是青春期,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管理的;
但是,当一些父母还在为孩子的叛逆、不成熟而头疼的时候,当一些父母还在为孩子的成绩久久无法突破而发愁的时候;
有一些孩子,却在静静地发生着改变剑气焚天。
这些改变,成长的速度是如此之快,以至于当事的父母都非常惊讶,难以置信。
其实,这才是真正的青春期。
它可以很堕落,也可以很奋进;它可以很颓废,也可以很激情;它可以很情绪化,也可以很理性;它可以很混乱,也可以很镇定......
你和孩子都误会了:青春期的主题,不是叛逆,而是这3件事。完成这3件事,完成这3大转变,才是你献给你的青春真正的成人礼!
第1大转变:
思想要从幼稚,
开始转向成熟!
一提到青春期的学习,孩子们一定深有体会:
科目多,知识庞杂,理解难度越来越大,学校进度又很快,三天两口考试,常常有种疲于奔命,顾头不顾腚的感觉,有的孩子稍不留神,好了,回过头来看课本,似乎最近老师讲的东西,就很陌生。
虽然如此,高中之前,只要一个孩子的心还在学习上,也稍稍勤奋点,不及格,是很难得的;但是高中之后,你可能一不留神,袁湘琴的情书就及格线了。
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,父母通常的办法,很简单,哪儿拉下,补哪儿!
2个字:补课;
4个字:查缺补漏;
可惜金鱼眼面相,补来补去,效果却并不明显。
其实,在这里,我们有一个误区,那就是理所当然地认为,孩子生活在一片净土中武侠群英传。这片净土就是学习。
基于这个认识,我们说,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出了问题,那一定是知识出了问题,那就一定要补课。
但是,我们没有看到的是,在年龄增长,知识增长的同时,孩子们还有另外一个东西也在慢慢成长,只不过这个成长长好了,还是没有长好,它没有专门的考试来考核。
它是什么呢?
它就是一个孩子在思想上的成熟度。
知识越来越难,学习压力越来越大,你要想驾驭好知识,驾驭好学习,把握好考试,那么,
你,作为一个人,就要有一个成熟的思想。
因为,是思想决定了你哪些事要去做,要去坚决地做,哪些事不能做,或者一定坚决地不可以做。
是思想决定了你怎样看待人生,怎样看待学习,怎样看待周围环境和你的冲突和矛盾,决定了十字路口,向左走,还是向右走。
对于初中13、4岁的孩子而言,正常来讲,就到了基本的价值观确立的时候了。而对于高中16、7岁的孩子而言,就到了该成熟的时候了。
可惜,这是理想状态,现实生活中,很少有孩子,有这样的状态。
大多数孩子还是人云亦云爱西楼,稀里糊涂,他们缺乏来自身边有着丰富人生经验的长辈的指点,他们的人生观是混乱而漂浮的,大多数时候受环境,同伴,偶像剧,或者时尚杂志,玄幻小说,青春偶像,明星们的影响。
拥有这样经不起推敲的价值观,这就好像你要上战场了,可是你手头只有一支杂牌军,稍一遇挫黑喇嘛,就四散流亡。
就像今早我接的一个电话。
男孩,高二,语文不错,数学150分,只能考到80多。
我说,高中语文可以学得很好,说明他的基本能力是没有硬伤的,也就是说他原本是有能力可以学好数学的,但为什么就拉下了?
这说明了一个问题,首先他的心性是不成熟的。
孩子的妈妈连声说是,说孩子喜欢哪一科的老师就学哪一科,不喜欢哪个老师,连带哪一科也不学了。
随心所欲,这种行为应该是一个7、8岁,或者12、3岁孩子的表现,对于一个17岁左右的孩子,其实不应该太有这个问题了。
你想,你好好学,刻苦学,甚至有的孩子拼了命一般去学,你还未必能学好,何况你还挑三拣四地去学,任情放性地去学,单靠聪明劲聂小凤,总要踩脱了。
回过头来讲昨晚那个女孩,她妈妈发现,相比成绩盛静生,其实孩子最早的改变首先是心性的成熟。
她讲到一个细节,之前的时候杨烈妇传,每每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,哪怕是孩子做错了,她也坚决不认错,现在呢,妈妈原话:
她特别能够卑微下来,看到我伤心,会主动过来,跟我讲,“妈妈,我错了,这件事......”怎样怎样;
当我确实做错,说错的时候,她也会坦率地讲,“妈妈,你错了,李波老师说了,不能盲目练题的,我好不容易走出来,你又要拉我回去啦。”
这种关系很健康。
还有发微信的男孩,他在微信中讲到:
与周围的人也相处的更加融洽,矛盾通常不可避免,但自己的怒气有所消减,开始自己主动解决面对。
并且与人交往时机会不由自主产生亲切感,并习惯以微笑相待。周围人喜欢跟我交朋友的也变多了,但我仍会认真筛选他们。
......
变得能够读懂他人,理解他人了。
再多的知识,再难的题,它也不会自动走进脑中去,也没有办法把它装进脑中去,它是需要“人”去做的。如果“人”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了,比如:
有的孩子矫情、任性,一点挫折、矛盾、不如意就罢工了;
有的孩子很努力,但功利心过重,韧性不够;
有的孩子姿态太高,不愿意做单调、机械、乏味、枯燥的重复工作;
有的孩子心胸狭隘,一点矛盾就容不下;
有的孩子呆板、机械,看不到宏观;
有的孩子自恃聪明,不够谦卑;
有的孩子每天伤秋悲月,活在虚无和小我中;
......
当学习的主体“人”出现问题的时候,学习就必然会有问题。
所以,从人入手,从人的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。
补课,不如补人,补人,重在补心。
从30名--5名的跨越黄延秋事件,本质上成长的是人,是面对生活,面对人生,面对学业的姿态。
就像孩子在书桌上贴的李波老师的语录里讲的:
“事上磨人”“心中无敌,方能无敌于天下”。“卑微到尘埃中,方能看到真正的自己。”
......
在走心集训中,在北京,在李波老师那里,这个孩子收获了从思想上,不成熟到成熟,不深刻到深刻的转变。
第2大转变:
做事要从随意、本能狮龙电动车,
开始转向有章法,有策略
一个孩子在儿童期,当他做事的时候,会很随性,甚至会出于本能去解决问题。
但是,仅仅这样,是很不够的,到了青春期,我们必须完成从随意、本能到有章法,有策略的转变。
因为,你到了青春期,你要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,这个时候,如果你还是本能化地去处理,就好比仅仅拿着一把钥匙,却幻想打开所有的门,这是不可能的。
你必须开始学习做事的方法论。
所有的成功人士,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所建立的一整套方法论,让他的做事的能力很强,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,他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,也知道如何对资源进行整合,进而解决问题,他能够在变化中把握规律和趋势,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学习也是在做事。考试也是在做事。可惜的是,我们很少有孩子学习过如何正确地做事。
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中,我们关注的是学习知识,而不是如何学会学习这件事。
在很多人的观念中,所谓做事,不就是捋起袖子干活吗?
在很多父母的眼中,所谓学习,不就是刷题,练题,背书吗?
却不知道正是我们这种粗率的态度,把孩子给带偏了。很多孩子努力背书,勤奋刷题,但成绩依然不闪亮的时候,他们转而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。
其实,即便你智商高,你的做事能力也未必就强,只不过表明了你的硬件过关而已。
记住:
如何做事,是需要学习的;方法论是需要学习的。
就像文中女孩,她上完走心集训后,除了有了做人的方向,另外一个变化,就是知道,应该怎样做事了。
比如在妈妈催促她练题的时候,她告诉妈妈,李波老师说了,不能盲目练题。
在和妈妈发生矛盾的时候,也知道放低姿态,开诚布公和妈妈沟通达成共识了奥迪RSQ。
而那个发来微信的男孩,他在微信中更长篇大套的讲述了自己在方法论上的精进:
平时我也在反复思索一些搞不懂的语录,比如说,用不确定解决确定的问题,以确定的方式或工具为载体曾许诺·殇。我觉得这在数学解题中有很好的体现,许多题中未知量多,需要借助方程,在不用方程时思路很乱,无从下手。但设好一个未知量后,所有的未知量都会用一种不确定值的符号以确定的形式表达,此时再建立好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,问题便迎刃而解。(有了未知数的设置,无形的量变得有形,混乱的数据而变得统一有序了…...
还有就是在做题中我学会做题的方式,就是好像是所谓的如扫地一般的方法。可以用大墩布,小笤帚,粗略的扫一遍或仔细的“过滤”一下。
......
通过学习上的钻研与思考,我同样在生活中受益匪浅,我能够认识每个问题的本质所在,不论是矛盾还是接受的任务,我都可以完成的保质保量,与周围的人也相处的更加的融洽。
......
最后就是感觉自己能够做到初级的出与入了,这不仅在学习中有,在生活中也有所体现。以前待人接物很漠视麻木,没有眼色,现在回来这一两个月,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新的看法。
现在是别人说完第一句话或者做一个动作,我就明白了他下一步想谈什么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,仿佛是自己能够去进入事物其中了解其中的缘由。变得能够读懂他人理解他人。
看完这个微信,你知道这个孩子学会了在做事的时候“换位思考”,学会“感觉其规律,预测其趋势”了,学会了“用理论来驾驭现实”,这就是良好的做事,和思考问题的习惯。
这样的孩子,他才能做到不动的时候,“静如处子”,在思考,在感受,在研究;而一旦动开,就“动若脱兔”了,尹惠熙所谓“谋定而后动”,讲的不就是做事的方式吗?
所以,孩子们不是不会动脑筋,不能坚持,没有韧性,或者没有悟性,而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告诉他有事找探长,孩子,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是这样运作的,你要这样做事巨骆驼蜘蛛,才能事半功倍。
第3大转变:
人生状态要从虚幻,
开始进入现实,要学会务实!
每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,都会有一个极其冲动的渴望,那就是进入现实,驾驭现实,而不仅仅是活在梦幻中,玩玩游戏,做做梦;
但你要注意,在冲动、渴望的同时,他们也非常非常地恐惧,害怕进入现实。
因为,现实在他们眼里,远远比玩玩游戏,做做白日梦更艰难,更苦。
正因为如此,孩子在青春期,必须完成的第3大转变,就是一定,一定要开始进入现实世界了。
否则趣游网,错过了这个节点,你的孩子将会一辈子成为一个软弱、胆小的巨婴,不敢去挑战自我,经历真正的人生;
否则,他们将永远自卑,而无法拥有落地的自信;
否则,他们将永远轻飘飘,而学不会用力地活着;
否则,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他们学会的,将永远是逃避,而不是直面;
而逃兵,你明白,是永远没有机会成功的。
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不是让你来做梦的,而是要你来经历人生的,经历真正的,鲜活的人生,唯有如此,我们人格的饱满、尊严,才能在现实中淬炼而成。
最后:
青春期是带着任务来的!
一个孩子在青春期:
能否在思想上,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,决定了这个孩子,以后能否小成;
能否在做事上,完成从随意、本能到有章法,有策略的转变,并能主动提炼规律,学会提升方法论,决定了他,以后能否中成;
能否在人生状态上,完成从虚幻梦诞到深入现实生活的转变,并拥有务实的精神,决定了这个孩子,以后能否大成!
青春期,它是一个孩子,一生中第2次成长的机会,是给孩子的一生在打底子,当然,也是最后,最好的成长机会,错过这个阶段,没有完成这3大转变,那么,之后,他再想要转变,难于上青天。
但是,这3大转变,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。
它需要良师益友的启迪,需要高人指点,需要智慧父母的助推,不是孩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。
就像一棵树,要有阳光、雨露、土壤、园丁,它才会茁壮成长。
声明:
图文整理自网络,轻轻家教尊重原创,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更正或删除壹佰块兼职。
10000家长都在看:
出身贫寒的香港女特首,将两个儿子送入剑桥,她的育儿观只有8个字
再不警惕就晚了!孩子痴迷王者荣耀,家长一定要注意……
放暑假了,请不要带孩子去旅行!让万千父母反思的好文

戳这里,我们轻轻见↓↓↓